星期五, 1月 21, 2005

與GoCart的第一次親密接觸(1)

剛玩GoCart時寫的文章,想想也一年多了耶,當初發表在ktop上,轉到這裡來分享給各位...

緣起

是的,自從因緣際會因為Edward的關係認識了郭樹林後,就對這號人物實在很感興趣與好奇,起因在於小弟於民國八十七年在金門當兵的時候,那時在下基地的”空檔”把105榴砲park在小店旁邊的樹下,整個砲班的兵躲在小店吃泡麵加蛋時,看到第四台的緯來體育台正轉播寶島盃爬山賽,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到電視上一台不怎麼美觀的四代三門喜美在一個大角度的彎道呼嘯而過,只聽到轉播的記者歇斯底里的吼著:

“這位是xx號選手郭樹林,你看你看,哇哇哇,居然把賽車橫著開過這個彎,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沒錯沒錯,不只是這個記者歇斯底里,還記得當時簡直就是目瞪口呆,怎麼可能,夭壽西因阿,那五摳零(請台語發音),前置引擎前輪傳動的爛喜美可以用這種速度橫者車子甩尾過彎...。也由於那次寶島盃爬山賽,讓我們幾乎忘記拐拐(無線電)的存在,以及從拐拐傳來的緊急命令,更要命的是副營長以一種媲美Thomas佛山無聲腳的絕世輕功當場逮到正吃麵吃到一半的我們,嗚,那次總共造成了三個月的禁假以及每個禮拜日的軍紀再教育外加連續三天平均兩個小時一次的警戒待命班演習…

(說到這個警戒待命班演習,怎麼可能一天當中大門總共失火了十五次,敵小部隊集結了二十幾次,群眾暴動了三十幾次,我們得全副武裝戴防毒面具提著65k2還帶把鏟子挖洞,ㄟㄟㄟ,那個國家的營區受得起這麼頻繁的狀況啊,我就不相信大門失火的同時,敵小部隊集結光靠我們八個可以守住整個營區)

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過那也讓我們學到其實中華民國陸軍的訓練是很實用的,像這種情況無論電視節目怎麼精采,一定要有警戒兵去站哨,以防整個班被副營長…咳嗯…不,應該是敵人給摸哨摸掉了。

得以一窺賽車競技的宗廟之美-GO KART




其實我真的很好奇,這麼一個溫和有禮的中年修車廠老闆怎麼可能會是個狠角色,直到七月初的某一個星期五晚上,由於敝車的冷氣風扇罷工,敝車開始出現了中暑的現象(溫度過高),只好不得不忍痛花了一千八百塊大洋換置,說到這個,阿不就一個電風扇,我真想去九九大賣場買一個made in china的九九塊錢一台的裝上去。突然郭樹林的手機響起:

“玩GO KART嗎?是,是,沒錯,八點半”。

“郭先生,什麼是GO KART? ” 我實在很好奇。

“喔,你有興趣嗎,走走走,一起去玩玩看你就知道了!!!”

就這樣,那天晚上我總共跟著他跑了兩場,並且徹底改變我對開車的看法,那就是,無論你在路上怎麼凶狠怎麼快,絕對比不上GO KART過彎時的強大離心力所帶來的震撼,那幾乎可說是類似戰鬥機飛行員所面臨的G力;無論你自認為敢開快車到什麼樣的地步,絕對比不上這種幾乎是坐在地上跑的超級移動工具所擁有莫測高深的特質,1:1轉向比的方向盤,以及比一般普通車輛更強大的過彎極限性能,相信我,這輛”玩具車”可以完全打敗你長久以來對自己開車的自信,更會重新塑造你對開車這件事情的認知,說白一點就是,這台一個禢禢米大小的玩具車可以讓你對她害怕,不是我誇張,總之,你想體會什麼是賽車的感覺,這個就是。(Ferrari F-1現役車手舒馬赫就是由比賽Go Kart起家的,當年他只有十四歲!!!)

以下轉述郭樹林的說法:“你在國光號上面以一百公里行進的感覺,跟你坐在這台喜美用一百公里移動的感覺是不是不一樣,自己想一下,別忘了沒有檔風玻璃喔,至於你說到過彎時這強大的側向G力,你看一下,你的車子的輪胎大小,跟這台車子的輪胎大小,是不是差很多,還有,這幾乎是要坐在地上開的車,重心之低是你從來不曾體驗過的,也就是說,她的過彎極限是你開一般的車子所體會不到的。”

講白一點就是,你覺得會翻車的過彎她就是不會翻,就是可以彎過去。那天回去後我足足睡了一天一夜,以及接下來三天的腰酸背痛。

假日賽車手

當年陳義信意氣風發在兄弟象當投手的時候,大家都稱他假日飛刀手,還記得那時候為了用學生證去換外野免費的票,小弟與同學們得冒著被教官追殺的危險翻牆從台中一中投奔自由直奔對岸的棒球場。因此,小弟就以假日賽車手來自稱吧,不過這麼胖的應該不多就是。

接下來的幾個禮拜五,晚上八點是我跟郭樹林的Go Kart時間,由於他實在是很快,快得讓你無法想像,就這麼一個場地,一樣的車子,怎麼可能他會這麼快,而且每次他下場各路人馬都會推派最厲害的一個下來跑,而他卻可以一樣跑第一,還領先一圈後再追過去,這實在讓人沮喪了好那麼一下。

“郭先生,為什麼開完後我的背會痛!!!” 在他的修車廠集合要出發前問著。

“那是你過彎路線不對,來來來,你坐過去,這次換我開你的車,你看我開車跟你開車有什麼不一樣”,他又一副故做神秘的樣子。

說真的,真的沒什麼不一樣,不過就是加速,減速,踩離合器,換檔,放離合器,踩油門,轉動方向盤,你當我十八歲考駕照喔!!! 事情真的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嗎,沒錯,真的是有玄機,他並沒有開很快,倒不是因為小弟那台破車開不快(好歹也是手排的,拉拉轉速也是很嚇人的,國道三號曾經跑出一百六十公里的時速),關鍵在於轉彎,很奇怪,同樣的車子,他在開,轉彎就是特別的穩,除此之外,我發現他握方向盤的感覺很…怎說,反正車子就是特別聽他的話,速度拉快一點轉彎輪胎也不會亂叫(敝車的鞋子是14吋的)。

快到Go kart場地的路上,不多話的他開始說著:

“雖然是公路,還是有很多可以練習的機會,你看,同樣是這條兩線道的路,從工業區這往遊園路的方向上坡外加有點幅度的彎路,你要左彎前,你可以把車子往右靠過去一點,然後接近彎道頂點的時候靠中線過去,這時如果對向沒有來車,你甚至可以走在對向車道上,然後出彎時再往右靠,你可以發現你這樣開會讓車子比較不會左搖右搖,方向盤也不會轉來轉去然後讓輪胎叫阿叫的,你幾乎可以用類似走直線的方式在過這些彎,你看,我幾乎不怎麼劇烈轉動方向盤,就這樣微調微調,不斷修正修正,一定要記住進彎的點,進彎的點最重要。”

說也奇怪,小弟這台爛喜美也可以讓他開得一籮筐的車經。

圓與切線

要繼續之前,還記得國中數學曾交過的圓與切線吧,讓我們先複習一下基礎知識,那個國中在國外唸的請自行轉譯。




如上圖所示,就郭樹林的理論延伸來說,每個彎都可以分析為一個圓的一部分,切線與圓相交的點就是這個彎的頂點,以他們那個圈子的術語來說是,Apex B point。

什麼,Apex B,為什麼是B,那A呢?




沒錯,的確有A,而且還有C,一般說來,懂得用 外 內 外 方式來過彎的不光是賽車手才懂,關鍵在於,你由進彎點瞄準的點在那裡,幾乎每個人都會選擇B,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切點嘛,其實我也是這樣想的,卻也因此讓我花了好大的臂力和背痛來開這有點讓人害怕的Go Kart。

“技巧對了,其實不用出這種蠻力” 郭大師如是說。

沒錯,我屢屢在看台前的高速路段結束後的接近九十度右彎不踩煞車殺過去後感受到很強烈且不尋常的拉扯,一直就覺得有問題,可是我瞄的點就數學上以及物理上來講是對的啊,這就是最短距離了,各位知道答案了嗎?是的,小弟賣個關子,要睡了,明天還得早起上班去。

沒有留言: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邁向理想的過程 在平凡中找點靈光一閃的樂子